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的心脏急症,主要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血管痉挛等因素有关,典型表现为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呼吸困难、冷汗等症状。
1、病因机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是主要诱因,斑块表面纤维帽破裂后暴露脂质核心,激活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导致血管急性闭塞。其他少见原因包括冠状动脉栓塞、血管炎或创伤性血管撕裂等。长期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危险因素会加速动脉硬化进程。
2、病理变化心肌细胞在血流中断20-30分钟后开始不可逆坏死,坏死区域呈现苍白色。6小时后出现炎性细胞浸润,1周后坏死组织逐渐被肉芽组织替代,6-8周形成瘢痕。透壁性梗死可导致心脏破裂、室壁瘤等严重并发症。
3、临床表现典型症状为持续30分钟以上的胸骨后压榨样疼痛,可向左肩臂、下颌放射,常伴濒死感。约25%患者表现为不典型症状如上腹痛、恶心呕吐,尤其常见于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心源性休克或猝死为首发表现。
4、诊断标准需结合心电图动态演变、心肌酶谱升高和临床症状三联征。心电图可见ST段抬高或病理性Q波,肌钙蛋白在3-6小时后显著升高。冠状动脉造影能直接显示血管闭塞部位,是确诊的金标准。
5、急救处理发病12小时内应尽快恢复血流,包括药物溶栓治疗和急诊介入手术。常用溶栓药物有尿激酶、阿替普酶等,PCI手术需植入支架开通血管。同时需给予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等二级预防。
患者出院后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严格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水平。建议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循序渐进进行心脏康复训练。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等评估心功能,出现胸闷气促等症状需立即就医。家属应学习心肺复苏技能,家中备有硝酸甘油等急救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