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感染需注意隔离防护、规范用药、症状监测、增强免疫和避免交叉感染。支原体感染是由支原体引起的呼吸道或泌尿生殖系统炎症,常见症状包括咳嗽、发热、尿频尿痛等,需根据感染部位针对性处理。
1、隔离防护呼吸道支原体感染具有传染性,患者应佩戴口罩避免飞沫传播,单独使用餐具毛巾。泌尿生殖道感染者需暂停性生活,贴身衣物高温消毒。儿童及免疫力低下者应减少前往人群密集场所。
2、规范用药需遵医嘱完成抗生素全程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等。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泌尿系感染可配合热淋清颗粒等中成药辅助治疗。用药期间禁止饮酒。
3、症状监测呼吸道感染需观察咳嗽是否加重或出现胸痛,泌尿系感染应记录排尿症状变化。若持续高热超过3天、血尿或呼吸困难,需立即复诊。儿童患者家长需每日测量体温并记录症状。
4、增强免疫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蛋奶,补充维生素A/C增强黏膜防御力。每天饮水超过1500毫升,呼吸道感染者可用罗汉果或梨煮水缓解咽干。避免熬夜、受凉等降低免疫力的行为。
5、避免交叉感染家庭成员需分室居住,定期开窗通风。门把手、马桶等高频接触部位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感染者咳嗽喷嚏时用肘部遮挡,分泌物需用酒精棉片处理。痊愈后更换牙刷等个人用品。
支原体感染恢复期应保持适度运动如散步、八段锦,但避免剧烈运动诱发咳嗽。饮食宜清淡少刺激,多食百合、银耳等润肺食材,泌尿系感染者可增加冬瓜、薏仁等利尿食物。治疗后1个月需复查病原体检测,确认完全清除前仍须注意防护。患者使用过的被褥建议阳光暴晒6小时以上,居家环境保持干燥通风。若出现复发症状需及时进行药敏试验调整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