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感染是由支原体引起的微生物感染,主要影响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等,常见类型包括肺炎支原体、解脲支原体等。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小病原体,缺乏细胞壁,可通过飞沫传播或性接触传播。
1、肺炎支原体感染肺炎支原体是儿童和青少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典型症状包括持续性干咳、低热、咽痛、头痛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胸骨后疼痛。肺部听诊可能无异常,但胸片可见斑片状浸润影。治疗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克拉霉素,或四环素类如多西环素。
2、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可导致非淋菌性尿道炎、前列腺炎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男性表现为尿道刺痒、排尿困难,女性可能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下腹痛。此类感染与不孕症、早产等妊娠并发症相关。诊断需通过PCR检测或培养,治疗常用多西环素、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
3、传播途径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在封闭环境中易引起集体感染。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则通过性接触传播,也可经母婴垂直传播。潜伏期通常为2-3周,感染者可能在症状出现前就已具备传染性。
4、诊断方法血清学检测支原体IgM抗体有助于早期诊断,但存在假阳性可能。核酸检测具有较高灵敏度和特异性。培养法虽为金标准,但耗时长且阳性率低。临床常结合流行病学史、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
5、预防措施保持室内通风可降低呼吸道传播风险,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安全性行为能预防生殖道感染。感染者应完成全程抗生素治疗,防止耐药性产生。易感人群可适当补充维生素增强免疫力,但疫苗预防目前尚未普及。
支原体感染后应注意休息,多饮水促进代谢。饮食宜清淡,适量摄入优质蛋白如鸡蛋、鱼肉帮助组织修复。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呼吸道感染者外出需佩戴口罩。定期复查确保病原体清除,若症状反复或加重应及时复诊。生殖道感染者建议性伴侣同时接受检查和治疗,切断传播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