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磁共振片子的解读需要由专业影像科医生完成,主要观察脑实质结构、血管分布、病灶形态等关键信息。解读重点包括脑组织信号异常、占位性病变、血管畸形、炎症或出血性改变等。
1、脑实质结构正常脑灰质与白质在T1加权像上呈现清晰对比,灰质信号略低于白质。T2加权像上灰质信号高于白质。需注意观察脑回、脑沟形态是否对称,有无局部萎缩或肿胀。基底节区、丘脑、脑干等深部结构需重点评估,这些区域异常可能提示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2、血管分布磁共振血管成像可显示Willis环及主要分支血管走行。动脉瘤表现为血管局部囊状扩张,动静脉畸形可见异常血管团。静脉窦血栓在磁共振静脉成像上显示为血流信号缺失。血管源性病变需结合增强扫描判断血流动力学改变。
3、占位性病变肿瘤性病变通常表现为异常信号灶,伴周围水肿带。胶质瘤多呈浸润性生长,边界不清;脑膜瘤边界清晰,可见脑膜尾征。转移瘤常为多发病灶,周围水肿明显。囊肿类病变信号均匀,无强化表现。
4、炎症改变脑炎急性期T2像可见高信号病灶,多累及颞叶或额叶。多发性硬化斑块好发于侧脑室周围,新旧病灶可同时存在。自身免疫性脑炎可能显示边缘系统异常信号。感染性病灶常伴周围水肿和占位效应。
5、出血性病变急性期出血在T1像呈等或稍低信号,T2像呈明显低信号。亚急性期血肿周边出现含铁血黄素沉积。慢性期出血灶形成含铁血黄素环。微出血灶在磁敏感加权成像上显示为点状低信号,可能提示脑血管淀粉样变性。
非专业人士切勿自行解读磁共振影像,所有影像报告均需结合临床表现由专科医生综合判断。检查后应妥善保管胶片或电子影像资料,复诊时携带既往影像便于对比。特殊序列如弥散加权成像、磁敏感加权成像等需要专业软件处理分析,普通胶片可能无法完整显示所有诊断信息。若发现意外异常病灶,应及时到神经内科或神经外科进一步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