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瘤在磁共振检查中通常表现为垂体区域异常信号影,典型表现有垂体增大伴信号异常、鞍区占位效应、视交叉受压、海绵窦受累、瘤内出血或囊变。垂体瘤是起源于垂体前叶或后叶的良性肿瘤,磁共振是诊断该病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1、垂体增大伴信号异常垂体瘤在T1加权像多呈等或低信号,T2加权像信号多变,可表现为等、高或混杂信号。正常垂体高度在女性不超过9毫米,男性不超过8毫米,肿瘤导致垂体高度超过10毫米时具有诊断意义。微腺瘤常表现为垂体局部隆起,大腺瘤则可见整个垂体膨大。
2、鞍区占位效应肿瘤向鞍上生长可突破鞍膈,形成特征性的"腰征"。向两侧生长可侵犯海绵窦,导致颈内动脉被包绕。向鞍下生长可引起蝶鞍骨质吸收或破坏。动态增强扫描时,正常垂体组织早期强化,而肿瘤组织呈现相对低信号。
3、视交叉受压向上生长的肿瘤可压迫视交叉,在冠状位图像上显示为视交叉抬高变形。这种情况容易导致双颞侧偏盲的典型视野缺损。肿瘤继续向上生长可突入第三脑室,甚至引起梗阻性脑积水。
4、海绵窦受累肿瘤向侧方生长可侵犯海绵窦,表现为颈内动脉被包绕超过其周径的三分之二。海绵窦受累时可能出现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麻痹症状。增强扫描可清晰显示肿瘤与海绵窦的关系。
5、瘤内出血或囊变垂体卒中时瘤内出血在T1加权像呈高信号,T2加权像信号复杂。囊变区表现为T1低信号、T2高信号。出血和囊变提示肿瘤生长迅速,可能伴随突发头痛、视力下降等急性症状。
发现垂体瘤磁共振表现后,建议及时就诊内分泌科和神经外科。日常生活中需注意监测视力变化、头痛程度及内分泌症状,避免剧烈运动和头部外伤。定期复查激素水平和影像学检查,根据医生建议选择药物控制、放射治疗或手术治疗。饮食上保持均衡营养,适当控制钠盐摄入,避免使用影响垂体功能的食物或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