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癌是起源于输尿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属于尿路上皮癌的一种,主要表现有血尿、腰痛、尿路刺激症状。输尿管癌可能与长期吸烟、接触化学致癌物、慢性尿路感染、滥用镇痛药、遗传因素等有关。
1、长期吸烟烟草中的亚硝胺等致癌物质经尿液排泄时持续刺激输尿管黏膜,导致上皮细胞异常增生。吸烟者出现无痛性肉眼血尿时需高度警惕,建议通过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初步筛查,确诊需依赖输尿管镜活检。
2、接触化学致癌物长期接触苯胺染料、橡胶制品等化工原料的职业暴露人群,其尿液中β-萘胺等代谢产物可直接损伤输尿管上皮DNA。这类患者应定期进行尿液肿瘤标志物检测,必要时行输尿管三维重建CT检查。
3、慢性尿路感染反复发生的肾盂肾炎或输尿管炎可导致黏膜鳞状上皮化生,进而增加癌变风险。合并泌尿系统结石的患者更易出现黏膜持续性损伤,需通过输尿管软镜观察黏膜病变情况。
4、滥用镇痛药长期大量服用含非那西丁的复方镇痛药会诱发肾乳头坏死,坏死组织脱落后可能刺激输尿管黏膜癌变。这类患者常见镜下血尿伴腰部钝痛,诊断时需详细询问用药史。
5、遗传因素林奇综合征等遗传性肿瘤易感综合征患者存在错配修复基因缺陷,其输尿管癌发病率显著增高。有家族史者建议40岁后每年进行泌尿系统超声和尿常规筛查。
输尿管癌患者术后需保持每日饮水量2000毫升以上,避免憋尿及久坐。饮食宜选择低脂高纤维食物,限制红肉及加工肉制品摄入。康复期可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定期复查膀胱镜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出现血尿或腰痛加重时应及时返院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