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结石疼痛主要由结石移动刺激输尿管平滑肌痉挛、局部黏膜损伤及尿路梗阻引发。常见诱因有结石体积较大、结石表面粗糙、输尿管生理性狭窄、继发尿路感染、肾盂内压力骤增等。
1、结石体积较大当结石直径超过输尿管内径时,易在输尿管三个生理狭窄处嵌顿。结石直接压迫管壁神经末梢,同时刺激前列腺素等炎症介质释放,导致阵发性绞痛。此类疼痛多位于患侧腰部或下腹部,可放射至会阴部。建议通过超声检查明确结石位置,必要时行体外冲击波碎石。
2、结石表面粗糙草酸钙或磷酸钙类结石常呈不规则形态,移动过程中易划伤输尿管黏膜。黏膜损伤后暴露出神经丛,引发持续性钝痛伴血尿。疼痛程度与黏膜损伤范围相关,可通过尿常规检测红细胞形态判断出血来源。治疗需配合碱化尿液及黏膜修复药物。
3、输尿管生理性狭窄输尿管在跨髂血管处、膀胱壁内段等部位天然狭窄,结石通过这些区域时阻力增大。狭窄段上方尿流动力学改变导致平滑肌强烈收缩,产生典型肾绞痛。疼痛发作时多伴有恶心呕吐,可通过解痉药物缓解症状,但需警惕完全性梗阻风险。
4、继发尿路感染结石滞留导致尿流淤滞,易诱发大肠杆菌等病原体繁殖。细菌毒素刺激输尿管壁引发炎性疼痛,多表现为腰痛伴发热。感染会加速结石增长并加重黏膜水肿,需及时使用敏感抗生素。尿培养可明确致病菌,严重者需留置双J管引流。
5、肾盂内压力骤增急性梗阻时肾盂内压力可超过50mmHg,刺激肾包膜牵张感受器。这种疼痛呈持续性胀痛,体位改变无法缓解。压力过高可能造成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需通过输尿管镜碎石或经皮肾造瘘紧急减压。延迟处理可能导致不可逆肾功能损伤。
输尿管结石发作期应增加每日饮水量至2000毫升以上,避免浓茶咖啡等含草酸饮料。适当跳跃运动可促进小结石排出,但剧烈运动可能加重黏膜损伤。疼痛缓解后仍需定期复查泌尿系超声,监测结石残留及肾功能情况。长期预防需根据结石成分调整饮食结构,尿酸结石患者需限制高嘌呤食物,草酸钙结石患者应减少菠菜坚果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