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产时切除子宫肌瘤多数情况下是可行的。子宫肌瘤的处理方式主要有评估肌瘤位置大小、排除恶性病变风险、评估手术出血风险、考虑术后恢复需求、综合产妇健康状况等因素决定。
1、评估肌瘤位置大小:
子宫肌瘤能否在剖腹产时一并切除,首先取决于肌瘤的具体位置和体积。浆膜下肌瘤或肌壁间肌瘤直径小于5厘米时手术难度较低,而宫颈部位肌瘤或直径超过8厘米的肌瘤可能增加手术风险。医生会通过产前超声检查明确肌瘤的解剖学特征。
2、排除恶性病变风险:
术前需通过影像学检查和肿瘤标志物检测排除子宫肉瘤等恶性病变可能。若存在血流信号丰富、肌瘤短期快速增长等危险征象,需谨慎选择联合手术方案,必要时需进行术中快速病理检查。
3、评估手术出血风险:
妊娠期子宫血供丰富,肌瘤剔除可能导致难以控制的出血。对于多发性肌瘤或胎盘附着于肌瘤表面的情况,需备足血制品,必要时采用子宫动脉结扎等止血技术。术中需严密监测血红蛋白变化。
4、考虑术后恢复需求:
联合手术可能延长术后恢复时间,需权衡产妇哺乳需求和伤口愈合情况。对于贫血体质或存在妊娠期高血压的产妇,建议分阶段手术。术后需加强宫缩剂使用和感染预防措施。
5、综合产妇健康状况:
需评估产妇心肺功能、凝血状态等基础情况。合并严重子痫前期、HELLP综合征等并发症时不宜进行肌瘤切除。有生育需求的产妇需注意保护子宫内膜,避免过度电凝止血影响后续妊娠。
术后建议采取高蛋白饮食促进伤口愈合,适量补充含铁食物纠正贫血,如动物肝脏、菠菜等。早期床上翻身活动预防静脉血栓,避免提重物和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超声观察子宫复旧情况,出现异常阴道流血或发热需及时就诊。哺乳期用药需咨询避免影响乳汁分泌的药物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