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手术方式主要有腹腔镜手术、宫腔镜手术、开腹手术、阴式手术、聚焦超声消融手术等。具体手术方式需根据肌瘤大小、位置、数量及患者生育需求等因素综合评估。
1、腹腔镜手术通过腹部3-4个小切口置入腹腔镜器械完成操作,适用于直径小于10厘米的肌壁间或浆膜下肌瘤。该术式创伤小、恢复快,但对术者技术要求较高。术中可能使用单极电钩、超声刀等器械切除肌瘤,若肌瘤体积过大需分块取出。术后可能出现轻微肩部放射性疼痛,与二氧化碳气腹刺激膈神经有关。
2、宫腔镜手术经阴道置入宫腔镜切除黏膜下肌瘤,适合突向宫腔的Ⅰ-Ⅱ型肌瘤。手术需在月经干净后3-7天进行,采用环形电极逐层切除肌瘤组织。术中需严格控制膨宫压力,避免发生体液超负荷综合征。该术式能保留子宫完整性,但存在子宫穿孔、水中毒等风险,术后需监测电解质平衡。
3、开腹手术适用于多发巨大肌瘤或疑似恶变病例,通过下腹纵切口或横切口暴露子宫。可实施肌瘤剔除术或全子宫切除术,术中采用分层缝合技术减少出血。传统术式视野开阔操作直接,但创伤较大恢复期长,术后可能发生肠粘连、切口感染等并发症,需早期下床活动预防血栓形成。
4、阴式手术经阴道自然腔道切除子宫或肌瘤,适合子宫活动度好且体积不超过孕12周的病例。术中使用特殊拉钩暴露术野,通过倒置子宫技术处理附件结构。具有无腹部切口、疼痛轻的优点,但存在膀胱直肠损伤风险,术后需保持会阴清洁预防感染。
5、聚焦超声消融利用超声波聚焦产生高温使肌瘤组织凝固坏死,属于无创治疗。适合未绝经、症状较轻的肌壁间肌瘤患者。治疗前需严格定位避开肠道和骶神经,术中通过磁共振实时监控温度变化。术后肌瘤逐渐吸收缩小,但存在皮肤灼伤、神经损伤等风险,需定期复查评估疗效。
术后应保持伤口干燥清洁,2周内避免提重物和盆浴。饮食宜选择高蛋白、高铁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等促进恢复,适量补充维生素C增强铁吸收。术后1个月复查超声了解子宫恢复情况,3-6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出现异常阴道流血、发热或持续腹痛需及时就诊,长期随访中需关注肌瘤复发及月经模式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