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度腰椎骨折一般需要卧床4-6周后逐步下床活动,具体时间受骨折稳定性、年龄、康复训练等因素影响。
骨折稳定性是决定下床时间的关键因素。稳定性骨折指椎体压缩不超过三分之一且无神经损伤,这类患者通常4周后可佩戴支具短时间站立。医生会通过X线或CT评估骨折愈合情况,若显示骨痂形成良好,可开始渐进性负重训练。康复初期需避免弯腰、扭转等动作,建议使用助行器辅助行走。
老年患者或合并骨质疏松者恢复时间可能延长至6-8周。这类人群骨愈合速度较慢,过早负重可能引发椎体二次压缩。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同时加强腰背肌等长收缩训练。若出现下肢麻木、大小便功能障碍等神经症状,则属于不稳定性骨折,须严格卧床8周以上并接受专科评估。
康复期间应保持每日蛋白质摄入量,适量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卧床期间需定期进行踝泵运动预防血栓,6周后可逐步增加空中蹬车、桥式运动等康复训练。下床活动需遵循从平躺到坐起、站立、行走的渐进原则,首次下床应有医护人员或家属监护。若活动后出现腰部剧痛或下肢放射痛,应立即停止并复查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