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疫苗一般建议接种,可有效降低重症手足口病的发生概率。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71型等病原体引起,表现为发热、口腔疱疹、手足皮疹等症状,接种疫苗是预防重症的重要措施。
手足口疫苗主要针对肠道病毒71型,该病毒是导致手足口病重症和并发症的主要病原体。接种后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显著减少因EV71感染引起的脑炎、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疫苗适用于6月龄至5岁儿童,基础免疫程序为2剂次,间隔1个月。临床数据显示,接种后保护效力可持续较长时间,对同型病毒感染的防御效果明显。部分儿童接种后可能出现局部红肿、低热等轻微反应,通常1-2天可自行缓解。
未接种疫苗的儿童感染EV71病毒后,可能出现神经系统受累症状如肢体抖动、嗜睡,严重者可出现心肺功能衰竭。这类重症病例多发生于3岁以下幼儿,病情进展迅速,即使治愈也可能遗留运动障碍等后遗症。疫苗虽不能预防所有类型的手足口病,但能针对性阻断最危险的EV71病毒感染。在手足口病流行季节前完成接种,可显著降低集体机构中的传播风险。
建议家长在儿童适龄期按计划接种手足口疫苗,同时注意培养勤洗手、不共用物品等卫生习惯。若发现儿童出现持续高热、精神萎靡或肢体无力等症状,须立即就医。接种疫苗后仍需做好日常防护,避免接触患病儿童以预防其他肠道病毒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