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骨折可通过制动固定、冷敷处理、及时就医、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方式治疗。小孩骨折通常由跌倒摔伤、运动损伤、交通事故、骨骼疾病、暴力伤害等原因引起。
1、制动固定发现骨折后应立即用夹板或硬纸板固定伤肢,避免移动断端加重损伤。上肢骨折可用三角巾悬吊,下肢骨折需保持伸直状态。固定范围需超过骨折处上下两个关节,绑带松紧度以能插入一根手指为宜。不可自行复位或揉捏患处。
2、冷敷处理伤后48小时内可用冰袋间断冷敷,每次15-20分钟间隔2小时。低温能收缩血管减轻肿胀,缓解疼痛。冰袋需用毛巾包裹避免冻伤皮肤。禁止热敷或涂抹药膏,可能加重内出血。观察肢体远端是否出现苍白、麻木等血运障碍表现。
3、及时就医所有疑似骨折均需急诊拍摄X线确诊。儿童常见青枝骨折需专业手法复位,骨骺损伤可能影响骨骼发育。开放性骨折需在6小时内清创防止感染。就医时需详细说明受伤机制、疼痛程度及既往骨骼病史。
4、药物治疗医生可能开具对乙酰氨基酚缓解疼痛,儿童禁用阿司匹林以防瑞氏综合征。严重肿胀可用七叶皂苷钠消肿,开放性骨折需注射破伤风抗毒素。钙剂和维生素D补充剂可促进愈合,但须遵医嘱控制剂量。
5、康复训练拆除固定后需逐步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早期以被动活动为主,后期增加抗阻练习。水中运动能减轻负重压力,平衡训练可预防再次跌倒。营养上保证每日500ml牛奶、50g鱼肉等富含钙磷食物,避免碳酸饮料影响钙吸收。
骨折愈合期需定期复查X线观察对位情况,一般上肢需4-6周、下肢需6-8周。家长应移除家中绊脚物,选择防滑鞋袜,运动时佩戴护具。恢复期间避免跑跳等剧烈活动,但可进行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促进骨骼重塑。夜间疼痛可抬高患肢缓解肿胀,若出现固定物过紧、皮肤发紫需立即返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