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呼噜可能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上气道阻力综合征、单纯性鼾症等疾病的表现。打呼噜通常与鼻中隔偏曲、扁桃体肥大、肥胖、睡眠姿势不当、饮酒等因素有关。长期打呼噜可能导致白天嗜睡、记忆力下降、高血压等并发症,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打呼噜最常见的病理原因,表现为睡眠中反复出现呼吸暂停。该病与上气道塌陷有关,多见于肥胖、下颌后缩人群。典型症状包括夜间憋醒、晨起头痛,可能引发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确诊需进行多导睡眠监测,治疗方式包括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口腔矫正器或手术治疗。
2、上气道阻力综合征上气道阻力综合征属于睡眠呼吸障碍的早期阶段,患者虽无明确呼吸暂停,但存在气道狭窄导致的呼吸费力。常见于过敏性鼻炎、鼻息肉患者,特征为频繁微觉醒导致的睡眠片段化。可通过鼻咽镜检查评估气道情况,治疗重点在于消除鼻腔阻塞因素,如使用鼻用激素或抗组胺药物。
3、单纯性鼾症单纯性鼾症指仅有打呼噜而无呼吸暂停或低氧血症的情况,多由睡眠时咽部肌肉松弛导致。常见诱因包括仰卧位睡眠、饮酒、服用镇静药物。这类打呼噜虽无直接健康危害,但可能影响伴侣睡眠质量,建议通过侧卧睡姿、减重、避免睡前饮酒等方式改善。
4、鼻中隔偏曲鼻中隔偏曲会造成鼻腔通气不畅,迫使患者张口呼吸引发打呼噜。可能伴有鼻塞、反复鼻出血等症状,严重偏曲可通过鼻内镜检查确诊。轻度者可使用鼻喷生理盐水缓解,显著影响通气功能时需考虑鼻中隔矫正术。
5、扁桃体肥大儿童打呼噜多与腺样体扁桃体肥大有关,肥大的淋巴组织直接阻塞咽部气道。典型表现为张口呼吸、睡眠不安,长期可能导致腺样体面容。根据阻塞程度可选择药物保守治疗或扁桃体切除术,术后需注意出血和感染风险。
改善打呼噜需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包括控制体重在合理范围、规律作息避免过度疲劳、睡前3小时避免饮酒。仰卧位易加重打呼噜,可使用特殊枕头或睡衣提醒保持侧卧。室内保持适宜湿度,必要时使用空气加湿器。若打呼噜伴随白天嗜睡、血压升高或记忆力减退,应尽早就诊耳鼻喉科或睡眠中心,通过专业评估确定是否需要器械干预或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