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玲
主任医师
河南省肿瘤医院
肝胆外科
脚后跟骨质增生是由于足部长期受力不均、慢性劳损或炎症刺激导致骨组织异常增生的一种疾病,常见症状包括足跟疼痛、活动受限等。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
1、遗传因素
部分人群因遗传因素导致骨骼代谢异常,容易出现骨质增生。家族中有类似病史的人需特别注意足部健康,定期检查。
2、环境因素
长期穿不合适的鞋子、站立时间过长或从事重体力劳动,会导致足部受力不均,增加骨质增生的风险。建议选择支撑性好的鞋子,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过度负重。
3、生理因素
随着年龄增长,骨骼退行性变化加快,足部关节和软组织逐渐失去弹性,容易引发骨质增生。中老年人应加强足部锻炼,如足底按摩、足弓拉伸等,延缓骨骼老化。
4、外伤
足部曾受过外伤或骨折,愈合过程中可能出现骨质增生。外伤后需及时就医,避免留下后遗症。
5、病理因素
足部慢性炎症,如足底筋膜炎或跟腱炎,长期刺激可能导致骨质增生。治疗原发病是预防增生的关键,可通过热敷、理疗等方式缓解炎症。
症状表现
脚后跟骨质增生的典型症状是足跟疼痛,尤其在早晨起床或久坐后站立时疼痛明显。部分患者还会感到足部僵硬、活动受限,严重时可能影响正常行走。
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
-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双氯芬酸钠,可缓解疼痛和炎症。
- 局部外用药物:如扶他林软膏,直接涂抹于患处,减轻症状。
- 钙剂和维生素D:补充骨骼所需营养,延缓骨质退化。
2、物理治疗
- 热敷: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敷于足跟,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 超声波治疗:通过高频声波刺激组织修复,减轻炎症。
- 足部按摩:定期按摩足底,放松肌肉和筋膜,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3、手术治疗
对于症状严重、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常见手术方式包括:
- 骨刺切除术:直接切除增生的骨刺,缓解压迫症状。
- 关节镜手术:通过微创技术清理关节内病变组织,恢复关节功能。
- 跟骨成形术:重塑跟骨结构,减轻疼痛和功能障碍。
脚后跟骨质增生是一种常见的足部疾病,早期发现和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症状,避免病情加重。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足部保护,选择合适的鞋具,避免过度劳累。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