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的揉法需注意手法轻柔、避开骨骼突起部位,适用于腹部、背部及四肢等肌肉丰厚区域。主要注意事项包括力度控制、方向选择、时间把握、环境要求和操作者准备,适用部位可分为腹部、背部、四肢关节、头部及特定穴位。
1、力度控制:
揉法操作时需根据儿童年龄调整力度,新生儿以指腹轻触皮肤为宜,幼儿可适度增加压力至皮下组织层。施力过程保持均匀渗透,避免突然加力造成不适。操作中需观察儿童表情变化,出现皱眉或哭闹应立即减轻力度。
2、方向选择:
顺时针揉腹有助于改善积食便秘,逆时针则适用于腹泻症状。四肢部位宜沿肌肉走向单向揉动,背部可沿脊柱两侧从上至下推揉。特定穴位如足三里需环形揉按,脾俞穴则适合横向揉动。
3、时间把握:
单次揉法操作以3-5分钟为宜,总推拿时间不超过15分钟。急性症状可每日1-2次,慢性调理隔日进行。饭后30分钟内避免腹部推拿,发热期间应缩短操作时间。
4、环境要求:
保持室温26-28℃避免受凉,选择柔软平整的操作台。准备婴儿按摩油或爽身粉减少摩擦,灯光需柔和避免刺激眼睛。播放轻柔音乐有助于儿童放松配合。
5、操作者准备:
推拿前修剪指甲至与指腹平齐,用温水清洁双手。寒冷季节需搓热手掌再接触儿童皮肤。操作过程中保持注意力集中,避免与旁人交谈分散精力。
小儿推拿后建议饮用适量温水,半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或洗澡。日常可配合捏脊疗法增强体质,脾胃虚弱者可重点揉按中脘、足三里等穴位。注意观察推拿后大便性状及睡眠质量变化,连续3天出现异常反应应暂停操作并咨询专业医师。推拿期间保持饮食清淡,适当增加山药、茯苓等健脾食材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