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血压的中药主要有罗布麻叶、钩藤、杜仲、夏枯草、天麻等。高血压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根据体质和证型选择合适的中药,配合生活方式调整控制血压。
1、罗布麻叶罗布麻叶具有平肝潜阳、清热利尿的功效,其含有的黄酮类化合物有助于扩张外周血管。适用于肝阳上亢型高血压,常见头晕目赤、烦躁易怒等症状。可单味煎服或配伍菊花、决明子使用。脾胃虚寒者慎用,长期服用需监测电解质。
2、钩藤钩藤所含的钩藤碱能抑制血管运动中枢,降低外周阻力。对肝风内动引起的血压升高伴头痛、肢体麻木效果显著。常与石决明、白芍同用。需注意其降压作用较强,低血压患者禁用,服药期间避免驾驶。
3、杜仲杜仲通过促进一氧化氮释放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特别适合肾虚型高血压。表现为腰膝酸软、夜尿频多者可配伍桑寄生、牛膝。现代研究显示其双向调节血压作用,但阴虚火旺者不宜单独大量使用。
4、夏枯草夏枯草清肝泻火功效明确,对肝火上炎导致的收缩压升高效果较好。多与黄芩、栀子配伍缓解面红耳赤、口苦咽干症状。因其寒凉特性,脾胃虚弱或便溏者应减量,女性经期慎用。
5、天麻天麻素能改善脑血管微循环,对高血压伴随眩晕、耳鸣症状尤为适宜。常与川芎、茯苓组成复方。注意鉴别硫熏过的劣质天麻,正常天麻断面呈角质样,有马尿样特殊气味。
中药降压需坚持辨证施治原则,肝阳上亢型宜用罗布麻叶、钩藤平肝潜阳,痰湿中阻型可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化痰熄风。建议每日监测血压变化,配合低盐饮食、有氧运动及情绪管理。避免自行加大药量,服药期间出现恶心、乏力等不适及时就医。中药与西药联用时应间隔两小时,妊娠期高血压患者须严格遵医嘱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