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雾病在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频繁、脑梗死、脑出血或认知功能下降时通常需要手术治疗。手术干预的指征主要有脑血管严重狭窄、侧支循环代偿不足、反复脑缺血事件、脑出血风险高、神经功能进行性恶化。
1、脑血管严重狭窄:
当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显示颅内主要动脉狭窄程度超过70%,或血管闭塞导致脑组织灌注不足时,需考虑血管重建手术。这种情况可能伴随头痛、肢体无力等先兆症状,血管搭桥术能有效改善血流。
2、侧支循环代偿不足:
若脑血流灌注检查显示侧支血管无法满足脑组织代谢需求,患者可能出现反复晕厥或短暂性黑蒙。此时直接血管吻合术或间接血管重建术可建立新的供血通道。
3、反复脑缺血事件:
半年内发生两次以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出现进展性脑梗死,提示药物保守治疗效果不佳。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能显著降低再次卒中风险。
4、脑出血风险高:
影像学检查发现脆弱烟雾血管伴有微小出血灶,或血压控制不良的病例。预防性手术可减少血管破裂概率,常用术式包括脑-硬脑膜-动脉血管融通术。
5、神经功能进行性恶化:
出现进行性认知障碍、肢体活动障碍等神经功能缺损时,提示脑组织存在不可逆损伤风险。多模态评估后,联合直接与间接血管重建手术可能改善预后。
烟雾病患者术后需维持血压稳定,避免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定期复查脑血管影像。饮食宜选择低盐低脂高纤维食物,适当补充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深海鱼类。康复期可进行散步、太极拳等温和运动,戒烟限酒并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手术效果维持和脑功能恢复。
心脏冠状动脉CT检查通常在疑似冠心病、胸痛原因不明或心血管风险评估时进行。主要适用情况包括典型心绞痛症状、心电图异常但无确诊依据、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复查、先天性心脏病筛查以及心脏手术前评估。
1、疑似冠心病:
当患者出现典型心绞痛症状如胸骨后压榨性疼痛,且疼痛可放射至左肩臂或下颌时,需通过冠状动脉CT排除血管狭窄。该检查能清晰显示血管壁钙化斑块和管腔狭窄程度,对50岁以上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尤为重要。
2、胸痛鉴别诊断:
对于非典型胸痛患者,若心电图和心肌酶检查结果模棱两可,冠状动脉CT可快速区分心源性胸痛与肋间神经痛、胃食管反流等非心脏疾病。检查对排除急性冠脉综合征具有重要价值。
3、支架术后复查: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6-12个月需评估支架通畅性,相比传统造影,CT检查无创且能清晰显示支架内再狭窄情况。尤其适合拒绝重复造影或肾功能不全的术后患者。
4、先天性心脏病:
青少年出现活动后心悸气短时,CT能同时评估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和心腔结构缺陷。对于马凡综合征等遗传性疾病患者,可筛查合并的冠状动脉瘤样扩张。
5、术前风险评估:
重大手术前合并多项心血管危险因素者,通过CT检查可预测围术期心梗风险。中老年患者进行肿瘤切除、器官移植等手术前,该检查是评估心脏耐受性的重要手段。
进行心脏冠状动脉CT前需空腹4小时以上,心率需控制在70次/分以下,必要时服用降心率药物。检查后建议多饮水促进造影剂排泄,肾功能不全者需密切监测肌酐变化。日常应注意控制血压血糖,戒烟限酒,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饮食遵循地中海饮食模式,适量摄入深海鱼类和坚果类食物。若检查发现血管狭窄超过50%,应及时至心内科进一步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