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炎症状主要有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发热等。结肠炎是结肠黏膜的炎症性疾病,可能由感染、免疫异常、缺血等因素引起,需根据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1、腹痛腹痛是结肠炎的常见症状,多位于左下腹或下腹部,呈持续性隐痛或阵发性绞痛。疼痛程度与炎症范围有关,进食后可能加重。轻度结肠炎患者腹痛可自行缓解,严重者需药物干预。腹痛可能与肠黏膜充血水肿、肠蠕动异常等因素有关。
2、腹泻结肠炎患者多出现排便次数增多,每日可达数次至十余次,粪便呈稀水样或糊状。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腹泻常持续较长时间,感染性结肠炎腹泻多为急性发作。腹泻严重时可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需及时补液治疗。腹泻与肠道炎症导致水分吸收减少、肠蠕动加快有关。
3、黏液脓血便结肠炎患者排便时常带有黏液或脓血,严重者可见鲜红色血液与粪便混合。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便血症状较为明显,缺血性结肠炎可能出现暗红色血便。黏液脓血便提示肠黏膜存在糜烂或溃疡,需进行肠镜检查明确病变范围。长期便血可能导致贫血,需监测血红蛋白水平。
4、里急后重里急后重表现为排便急迫感强但排便量少,排便后仍有便意。这种症状在直肠炎或左半结肠炎患者中更为常见,与直肠敏感性增高有关。里急后重可能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夜间症状明显者可影响睡眠质量。症状持续存在时需排除肠道肿瘤等器质性疾病。
5、发热部分结肠炎患者可能出现低热或中度发热,体温多在38摄氏度左右。感染性结肠炎发热症状较为明显,可能伴有寒战。免疫性结肠炎发热多与疾病活动度相关。持续高热需警惕中毒性巨结肠等严重并发症。发热期间应注意补充水分,必要时使用退热药物。
结肠炎患者日常应注意饮食调理,选择低纤维、低脂、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急性期可暂时采用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症状缓解后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进行散步等轻度运动有助于促进肠道功能恢复。注意观察排便情况,如出现持续便血、高热、剧烈腹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定期复查结肠镜评估病情变化,遵医嘱规范用药,不可自行调整药物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