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炎的症状数量因人而异,通常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便、里急后重、发热等。结肠炎的诊断需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内镜检查综合判断,症状数量并非唯一标准。
1、腹痛腹痛是结肠炎的常见症状,多位于左下腹或下腹部,呈阵发性隐痛或绞痛。炎症刺激肠黏膜导致肠痉挛是腹痛的主要原因。轻度腹痛可通过热敷缓解,持续剧烈腹痛需警惕肠穿孔等并发症。
2、腹泻结肠炎患者多出现排便次数增多,每日可达数次至十余次,粪便常含黏液或脓血。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可能出现血性腹泻。长期腹泻易引发水电解质紊乱,需及时补液治疗。
3、黏液便肠黏膜炎症反应会导致黏液分泌增加,形成黏液便。克罗恩病患者的黏液便可能伴随未消化食物残渣。黏液便持续存在时需进行粪便常规检查排除感染性肠炎。
4、里急后重直肠炎症刺激可引起肛门坠胀感和排便不尽感,即里急后重。这种症状在溃疡性结肠炎直肠型患者中尤为明显。温水坐浴可暂时缓解不适,但根治需控制原发炎症。
5、发热中重度结肠炎可能出现低热或高热,体温可达38摄氏度以上。发热多由炎症因子释放入血引起,若伴随寒战需警惕败血症。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应及时就医。
结肠炎患者日常需注意饮食调理,选择低渣、低脂、高蛋白食物,避免辛辣刺激及乳制品。适当补充益生菌有助于维持肠道菌群平衡。病情稳定期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但急性发作期应卧床休息。定期复查结肠镜监测黏膜愈合情况,严格遵医嘱使用美沙拉嗪、柳氮磺吡啶等药物,不可自行调整剂量。出现体重下降、持续便血等症状时需立即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