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脱离的确诊需要通过专业眼科检查,主要包括眼底检查、眼部B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方法。视网膜脱离可能与高度近视、眼外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闪光感、视野缺损、视力骤降等症状。
1、眼底检查使用检眼镜直接观察视网膜状态是基础诊断手段。医生通过散瞳后检查视网膜是否存在裂孔、隆起或出血,可初步判断脱离范围及位置。该检查无创且快速,但对周边部视网膜脱离可能漏诊,需结合其他检查。
2、眼部B超高频超声波成像适用于屈光介质混浊患者。当玻璃体积血或白内障影响眼底观察时,B超能清晰显示视网膜脱离的形态、范围及是否合并脉络膜脱离。对判断孔源性或渗出性脱离有重要价值。
3、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技术可分层显示视网膜各层结构。能精准检测黄斑区浅脱离、视网膜劈裂等细微病变,定量测量脱离高度,对术后复位评估尤为重要。但扫描范围有限,需联合广角眼底成像。
4、视野检查静态或动态视野计可量化视野缺损范围。视网膜脱离对应区域会出现绝对性或相对性暗点,检查结果与脱离部位高度吻合。该检查有助于评估视功能损伤程度和手术指征。
5、荧光素血管造影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观察视网膜血管渗漏情况。主要用于鉴别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如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或葡萄膜炎继发脱离。对孔源性脱离诊断价值有限。
确诊视网膜脱离后需立即限制剧烈活动,避免低头或重体力劳动以防脱离范围扩大。建议保持半卧位休息,用眼罩保护患眼,及时预约眼底外科治疗。术后三个月内定期复查OCT,监测视网膜复位情况,避免揉眼或碰撞。控制血糖血压等基础疾病,高度近视者应每年进行散瞳眼底检查。出现新发闪光或飞蚊症时须即刻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