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的症状主要有上腹部疼痛、反酸、嗳气、恶心呕吐、黑便等。消化性溃疡通常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胃酸分泌过多、胃黏膜损伤、精神压力过大等因素引起,可通过胃镜检查确诊。
1、上腹部疼痛上腹部疼痛是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症状,多表现为钝痛、灼痛或饥饿样不适感。疼痛具有周期性,常与进食相关,胃溃疡疼痛多出现在餐后半小时至两小时,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则多发生于空腹时或夜间。疼痛可能与胃酸刺激溃疡面有关,服用抑酸药或进食可暂时缓解。若疼痛持续加重或放射至背部,需警惕溃疡穿孔可能。
2、反酸反酸指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或口腔,常伴有烧灼感。消化性溃疡患者因胃酸分泌异常及胃排空障碍易出现反酸,平卧或弯腰时症状加重。长期反酸可能导致食管黏膜损伤,引发反流性食管炎。建议避免饱餐后立即平卧,睡眠时抬高床头,减少高脂饮食摄入。
3、嗳气嗳气是胃内气体经口腔排出的现象,消化性溃疡患者因胃肠动力紊乱、胃内产气增多频繁出现嗳气。部分患者嗳气伴随腐臭味,可能与胃内食物滞留发酵有关。改善进食习惯如细嚼慢咽、避免碳酸饮料可减轻症状,若嗳气伴随持续腹胀需排除胃排空障碍。
4、恶心呕吐恶心呕吐多发生于溃疡活动期,因炎症刺激或幽门梗阻导致。呕吐物可能含未消化食物或咖啡样物质,后者提示溃疡出血。频繁呕吐可引起脱水及电解质紊乱,需及时补液治疗。对于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根除治疗后可显著改善症状。
5、黑便黑便表现为柏油样便,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表现。消化性溃疡侵蚀血管时,血液在肠道内氧化形成硫化铁导致粪便变黑。少量出血可能仅表现为粪便隐血阳性,大量出血时可伴随头晕、心悸等贫血症状。出现黑便需立即就医,内镜检查可明确出血部位并止血。
消化性溃疡患者应保持规律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及浓茶咖啡,戒烟限酒。日常可适量食用南瓜、山药等保护胃黏膜的食物,但需注意个体差异。避免过度劳累及精神紧张,遵医嘱规范用药,定期复查胃镜。若出现呕血、剧烈腹痛、持续黑便等急症表现,须立即急诊处理。治疗期间禁用阿司匹林等损伤胃黏膜药物,根除幽门螺杆菌需完成全程治疗以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