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动过速心肌病是一种由持续性或频繁发作的心动过速导致的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心室扩大、收缩功能下降,主要有心律失常诱发、可逆性心肌损伤、心室重构、心力衰竭风险、心率控制后改善等特点。
1、心律失常诱发该病核心诱因是长期快速心律失常,包括房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等。异常电活动导致心脏持续高负荷工作,心肌耗氧量增加,超过冠状动脉供血能力,引发心肌缺血性损伤。典型表现为静息心率持续超过100次/分钟,且持续时间超过总清醒时间的15%。
2、可逆性心肌损伤早期阶段心肌损伤具有可逆性特征。通过及时控制心率或消除心律失常,约半数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可在3-6个月内恢复至正常范围。心肌细胞凋亡和线粒体功能障碍是该阶段主要病理改变,尚未出现广泛纤维化。
3、心室重构持续心动过速会引起心室几何形态改变,包括左心室扩张、球形变及室壁变薄。这种重构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过度激活有关,心肌细胞外基质降解加剧,胶原网络结构破坏,最终导致收缩不同步和泵功能衰竭。
4、心力衰竭风险未经治疗的患者中,约三成会进展为慢性心力衰竭。表现为活动耐力下降、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和下肢水肿。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超过55毫米,射血分数低于40%,伴有二尖瓣反流等瓣膜功能障碍。
5、心率控制后改善通过药物控制心室率或射频消融根治心律失常后,多数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常用控制心率药物包括美托洛尔、地尔硫卓和地高辛。对于药物难治性病例,导管消融手术成功率可达八成以上,术后需定期随访心脏超声评估恢复情况。
心动过速心肌病患者应限制咖啡因和酒精摄入,避免剧烈运动诱发心律失常。日常监测静息心率,维持60-80次/分钟的靶目标。饮食需控制钠盐摄入,保证钾镁等电解质平衡,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欧米伽3脂肪酸。合并心力衰竭者需严格记录每日体重变化,出现气短加重或下肢水肿应及时复诊。建议在心血管专科医生指导下制定个体化的运动和药物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