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通常可以通过对症治疗和护理缓解症状。大多数患者经过适当治疗后能够完全康复,但需注意预防并发症和二次感染。
1、对症治疗:手足口病的治疗以缓解症状为主。发热时可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液每次10-15mg/kg,每4-6小时一次或布洛芬混悬液每次5-10mg/kg,每6-8小时一次退热。口腔溃疡可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每日3次或利多卡因凝胶每日2-3次缓解疼痛。皮疹可涂抹炉甘石洗剂每日3-4次止痒。
2、日常护理: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抓挠皮疹。使用温水清洁皮肤,避免使用刺激性肥皂。口腔护理可用淡盐水漱口,每日3-4次。饮食以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如米汤、粥、面条等,避免辛辣、酸性食物刺激口腔溃疡。
3、预防感染:手足口病具有传染性,患者需隔离至症状完全消失。家长需注意手部卫生,接触患者前后用肥皂洗手。患者使用过的餐具、玩具、衣物等需用含氯消毒液如84消毒液,按1:100比例稀释浸泡消毒。避免与未感染者共用物品,防止交叉感染。
4、观察病情:密切监测患者体温、精神状态和皮疹变化。如出现持续高热超过39℃、嗜睡、呕吐、肢体抖动等症状,需及时就医。警惕重症手足口病的发生,如脑炎、心肌炎等并发症,必要时住院治疗。
5、增强免疫力:手足口病多发于儿童,增强免疫力有助于预防感染。保证充足睡眠,每日睡眠时间不少于10小时。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橙子、猕猴桃、草莓等。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增强体质。
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治疗需结合日常护理和医疗干预。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接触感染源,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患者需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饮食以清淡为主,多饮水,促进病毒排出。适当进行轻度运动,如散步、瑜伽等,有助于增强体质。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确保完全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