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腱炎确诊通常需要结合体格检查、超声检查、磁共振成像检查、X线检查以及血液检查等综合评估。
1、体格检查医生会通过触诊跟腱部位判断是否存在肿胀、压痛或结节,观察患者足部活动时是否出现疼痛加剧。可能要求患者进行单脚提踵测试或被动背伸测试,评估跟腱功能受限程度。体格检查是初步筛查的重要手段,但需结合影像学进一步确认。
2、超声检查高频超声能清晰显示跟腱纤维结构,可发现肌腱增厚、回声不均或部分撕裂等异常。动态超声还能观察跟腱在运动中的滑动情况。该检查无辐射且成本较低,适合用于随访观察治疗效果,但对操作者技术要求较高。
3、磁共振成像检查MRI能多平面显示跟腱及周围软组织情况,准确识别肌腱变性、水肿或完全断裂。对于准备手术治疗的患者,MRI可精确定位损伤范围。但检查时间较长且费用较高,通常用于复杂病例或术前评估。
4、X线检查虽然X线不能直接显示软组织损伤,但可排除跟骨后滑囊炎、Haglund畸形等骨性异常。部分慢性跟腱炎可能伴有跟骨后上缘骨质增生,X线对此类继发改变有诊断价值。
5、血液检查当怀疑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全身性疾病导致的跟腱炎时,需检测C反应蛋白、血沉、HLA-B27等指标。这类检查主要用于鉴别诊断,对原发性跟腱炎的确诊意义有限。
确诊跟腱炎后应避免剧烈跑跳运动,选择坡跟鞋减轻跟腱牵拉,运动前充分热身。急性期可采用冰敷缓解肿痛,慢性期建议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离心训练。若保守治疗3-6个月无效,需考虑体外冲击波或手术干预。日常注意控制体重,避免突然增加运动强度,运动后及时拉伸腓肠肌和比目鱼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