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腱炎可通过休息制动、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康复训练、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跟腱炎通常由运动损伤、慢性劳损、足部结构异常、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原因引起。
1、休息制动急性期需立即停止跑跳等运动,使用支具或石膏固定踝关节2-4周。日常行走时可穿带跟腱垫的矫形鞋,减轻跟腱张力。避免爬楼梯、爬山等足部反复蹬伸动作,睡眠时可用枕头垫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
2、物理治疗炎症期采用冰敷每次15-20分钟,每日3-4次。慢性期改用超声波治疗或冲击波治疗,促进肌腱修复。体外冲击波治疗每次发射2000-3000次,每周1次,连续4-6周可改善肌腱微循环。夜间使用跟腱夜间牵伸支具维持踝关节背屈位。
3、药物治疗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跟腱周围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需严格无菌操作,每年不超过3次。慢性期可配合使用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促进肌腱修复。
4、康复训练疼痛缓解后开始离心训练,如台阶踮脚下降训练每日3组每组15次。使用弹力带进行踝关节背屈抗阻训练,逐渐增加阻力级别。水中行走训练可减少负重压力,每周3次每次20分钟。训练后需进行跟腱静态拉伸维持30秒。
5、手术治疗保守治疗6个月无效或跟腱断裂风险较高者,可采用跟腱清创术或肌腱转位术。关节镜下跟腱修复术创伤较小,术后需佩戴步行靴6-8周。开放性跟腱延长术适用于严重跟腱挛缩病例,术后康复周期需3-6个月。
日常应选择缓冲性能好的运动鞋,运动前充分热身并逐步增加训练强度。超重者需控制体重减轻跟腱负荷,糖尿病患者需严格监测血糖。恢复运动后可使用肌内效贴布支持跟腱,运动后立即冰敷预防炎症复发。若出现跟腱局部发热、持续疼痛或行走困难,应及时复查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