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腱炎的症状特征主要有足跟部疼痛、局部肿胀、活动受限、晨僵、跟腱增粗等。跟腱炎通常由过度运动、外伤、慢性劳损等因素引起,可能伴随跟腱周围皮肤发红、发热等症状。
1、足跟部疼痛跟腱炎患者常表现为足跟部持续性钝痛或刺痛,尤其在晨起或久坐后起步时疼痛明显。疼痛多位于跟腱止点上方2-6厘米处,按压时疼痛加剧。初期疼痛在休息后可缓解,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发展为持续性疼痛。这种疼痛与跟腱局部炎症反应和微小撕裂有关,建议减少跑跳运动并使用足跟垫缓解压力。
2、局部肿胀跟腱周围可出现明显肿胀,触诊时可发现跟腱较健侧增粗。肿胀程度与炎症严重程度相关,急性期可能伴有局部皮肤温度升高。肿胀多由于跟腱周围滑膜充血水肿及炎性渗出导致,可通过冰敷和抬高患肢减轻症状。慢性期可能形成结节样增生。
3、活动受限患者常主诉踝关节背屈活动度下降,踮脚动作时疼痛加重。严重时可能出现跛行步态,上下楼梯困难。这种功能障碍源于跟腱弹性下降和疼痛反射性肌痉挛,建议进行跟腱拉伸训练改善柔韧性,但急性期应避免过度牵拉。
4、晨僵多数患者晨起时感觉跟腱区域僵硬,活动后稍缓解。晨僵持续时间通常不超过30分钟,与夜间跟腱处于短缩状态及炎性物质堆积有关。适度热敷和轻柔的踝泵运动有助于改善晨僵症状,但需注意避免暴力牵拉。
5、跟腱增粗慢性跟腱炎患者可见跟腱梭形增厚,触诊质地变硬。超声检查常显示跟腱内部结构紊乱,可能出现钙化灶。这种结构性改变与长期反复微小损伤后的纤维化修复有关,建议穿戴具有缓冲功能的运动鞋,避免赤足行走。
跟腱炎患者应注意选择软底缓震鞋,避免穿高跟鞋或硬底鞋。运动前充分热身,运动后进行跟腱拉伸。控制体重可减轻跟腱负荷,游泳和骑自行车等非负重运动更适合康复期。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跟腱局部明显凹陷,提示可能存在跟腱断裂风险,须立即就医。日常可进行提踵训练增强小腿三头肌力量,但需循序渐进避免过度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