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获得性肺炎最常见的病原体包括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鲍曼不动杆菌。
1、铜绿假单胞菌:
铜绿假单胞菌是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常见于长期使用呼吸机或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该菌对多种抗生素具有天然耐药性,治疗难度较大。临床表现为高热、脓性痰和快速进展的肺部浸润影。
2、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特别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体。常见于术后患者或长期留置导管者。该菌可产生多种毒素和酶,导致组织坏死和脓肿形成。典型症状包括寒战、高热和血痰。
3、肺炎克雷伯菌:
肺炎克雷伯菌是革兰阴性杆菌肺炎的主要致病菌,多见于糖尿病患者和酗酒者。该菌可引起肺组织坏死和空洞形成,痰液常呈砖红色胶冻样。部分菌株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
4、大肠埃希菌:
大肠埃希菌引起的医院获得性肺炎常见于泌尿系统感染继发或误吸患者。临床表现与其他革兰阴性菌肺炎相似,但更容易合并菌血症。该菌可通过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
5、鲍曼不动杆菌:
鲍曼不动杆菌是重症监护病房常见的多重耐药菌,主要感染长期卧床和气管插管患者。该菌可在医院环境中长期存活,易造成暴发流行。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但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
预防医院获得性肺炎需重视手卫生和环境消毒,对高危患者应定期进行口腔护理。医务人员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患者应尽早下床活动,保持半卧位以减少误吸风险。营养支持对改善免疫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建议选择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饮食方案。呼吸功能锻炼如腹式呼吸和有效咳嗽训练有助于预防肺部感染。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最常见类型为上皮型角膜炎。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主要分为上皮型、基质型和内皮型三种类型,其中上皮型占临床病例的70%以上。
1、上皮型角膜炎:
表现为树枝状或地图状角膜溃疡,由单纯疱疹病毒直接感染角膜上皮细胞引起。患者常出现眼红、畏光、流泪等刺激症状,荧光素染色可见特征性树枝状着色。该类型对局部抗病毒药物反应良好,但易复发。
2、基质型角膜炎:
包括免疫性基质角膜炎和坏死性基质角膜炎两种亚型。免疫性基质角膜炎表现为角膜基质弥漫性水肿混浊,不伴溃疡;坏死性基质角膜炎则出现角膜基质融解坏死,可能遗留角膜瘢痕。这两种类型均需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
3、内皮型角膜炎:
特征为角膜内皮细胞受损导致的角膜水肿,常伴虹膜睫状体炎。裂隙灯检查可见角膜后沉着物和内皮面粗糙。该类型可能引起继发性青光眼等并发症,需密切监测眼压变化。
4、混合型角膜炎:
同时累及角膜上皮和基质的混合病变,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治疗需根据主要受累部位选择抗病毒药物与糖皮质激素的合理组合,必要时需考虑手术治疗。
5、复发性角膜炎:
多次发作可导致角膜知觉减退、角膜变薄甚至穿孔。长期反复感染会显著影响视力,需重视预防性抗病毒治疗。角膜移植可能是终末期病变的有效治疗手段。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应保持眼部清洁,避免揉眼和过度用眼。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C的食物如胡萝卜、柑橘等,有助于角膜修复。外出佩戴防紫外线眼镜,减少强光刺激。规律作息、适度锻炼可增强免疫力,降低复发风险。出现眼红、疼痛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使用含激素眼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