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穿一般是指腰椎穿刺术,主要用于检查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颅内感染性疾病、脑脊液循环障碍等。腰椎穿刺术的检查目的主要有脑脊液压力测定、脑脊液生化检查、脑脊液细胞学检查、脑脊液病原学检查、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等。
1、脑脊液压力测定腰椎穿刺术可以测量脑脊液压力,帮助判断是否存在颅内压增高或降低的情况。颅内压增高常见于脑出血、脑肿瘤等疾病,颅内压降低可能与脑脊液漏、脱水等因素有关。通过压力测定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2、脑脊液生化检查脑脊液生化检查包括蛋白质、葡萄糖、氯化物等指标的检测。蛋白质升高可能提示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或肿瘤,葡萄糖降低常见于细菌性脑膜炎,氯化物变化可能与结核性脑膜炎相关。这些生化指标的变化有助于鉴别诊断不同类型的神经系统疾病。
3、脑脊液细胞学检查通过显微镜观察脑脊液中的细胞数量和类型,可以辅助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白细胞增多常见于感染性疾病,红细胞增多提示可能存在蛛网膜下腔出血,肿瘤细胞的出现则可能提示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细胞学检查对感染性和肿瘤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4、脑脊液病原学检查脑脊液病原学检查包括细菌培养、病毒核酸检测等,可以直接检测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原体。这项检查对细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等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具有决定性作用。通过药敏试验还可以指导抗生素的选择。
5、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腰椎穿刺术在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包括多发性硬化、吉兰-巴雷综合征等脱髓鞘疾病,以及脑膜癌病、淋巴瘤等肿瘤性疾病。通过脑脊液特殊检查如寡克隆带检测、肿瘤标志物检测等,可以为这些疾病的诊断提供实验室依据。
腰椎穿刺术后患者需去枕平卧4-6小时,避免过早下床活动以防发生低颅压性头痛。术后24小时内应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观察有无头痛、恶心等不适症状。饮食上可适当增加水分摄入,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如出现持续头痛、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腰椎穿刺是一项有创检查,应在医生严格评估适应证后实施,检查结果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辅助检查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