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狭窄通常由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退行性变、腰椎滑脱、先天性椎管狭窄、外伤等因素引起。腰椎狭窄主要表现为腰痛、下肢麻木、间歇性跛行等症状,严重时可影响行走功能。
1、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是腰椎狭窄的常见原因之一,椎间盘向后突出压迫神经根或硬膜囊,导致椎管容积减少。患者可能出现腰痛伴下肢放射痛,咳嗽或打喷嚏时疼痛加重。治疗需避免久坐弯腰,可遵医嘱使用塞来昔布胶囊、甲钴胺片、甘露醇注射液等药物缓解症状。
2、腰椎退行性变随着年龄增长,腰椎关节和韧带发生退行性改变,黄韧带肥厚、椎体边缘骨赘形成均可导致椎管狭窄。典型表现为站立行走时下肢酸胀无力,坐下休息后缓解。建议控制体重减少腰椎负荷,急性期可通过腰椎牵引改善症状。
3、腰椎滑脱腰椎椎体相对下位椎体向前移位,造成椎管变形狭窄。常见于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腰椎峡部裂患者,症状包括腰部僵硬感和下肢牵拉痛。轻度滑脱可通过腰背肌锻炼稳定脊柱,严重者可能需要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
4、先天性椎管狭窄部分人群先天存在椎管发育狭小,年轻时可能无症状,随年龄增长逐渐出现神经压迫表现。这类患者椎管矢状径通常小于正常值,轻微的外伤或退变即可诱发症状。建议避免剧烈运动,定期进行腰椎MRI监测病情变化。
5、外伤因素腰椎骨折后骨块移位或愈合过程中形成的骨痂可能侵占椎管空间。高处坠落、车祸等外伤后若出现进行性加重的神经症状,需考虑椎管狭窄可能。急性期需绝对卧床,后期可通过椎管减压手术解除压迫。
腰椎狭窄患者日常应保持正确坐姿,避免提重物和突然扭转腰部。睡硬板床有助于维持腰椎生理曲度,游泳等水中运动能减轻关节负担。饮食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适度晒太阳促进骨骼健康。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时需立即就医,防止不可逆神经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