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耳朵疼可能由外耳道炎、中耳炎、耳部外伤、神经性耳痛、颞下颌关节紊乱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局部清洁、抗生素治疗、止痛药物、物理治疗、手术修复等方式缓解。
1、外耳道炎外耳道炎多因挖耳损伤或污水进入耳道导致细菌感染,表现为耳道红肿、灼热感及按压疼痛。急性期可局部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合并真菌感染时需联用克霉唑溶液。日常需保持耳道干燥,避免使用棉签过度清理。
2、中耳炎中耳炎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儿童多发,症状包括耳闷、听力下降及搏动性疼痛。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需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鼓膜穿孔者可用硼酸酒精滴耳。乘坐飞机或潜水时可能出现气压损伤性中耳炎,可通过咀嚼动作缓解。
3、耳部外伤耳廓撕裂伤或鼓膜穿孔多因外力撞击或异物刺入所致,伴随出血、耳鸣等症状。小面积撕裂可清创缝合,鼓膜穿孔超过三个月未愈合需行鼓室成形术。外伤后24小时内冷敷可减轻血肿,切忌自行冲洗耳道。
4、神经性耳痛三叉神经痛或舌咽神经痛可放射至耳部,呈电击样剧痛,触发点常在咀嚼或说话时被激活。卡马西平为首选药物,顽固性疼痛需行微血管减压术。此类疼痛需与带状疱疹引起的耳痛鉴别,后者会出现耳周疱疹。
5、颞下颌关节紊乱关节盘移位或咬合异常会导致耳前区钝痛,张口时有弹响。可采用热敷、低强度激光治疗,夜磨牙者需佩戴咬合垫。长期单侧咀嚼或精神紧张会加重症状,建议进行下颌功能训练。
耳痛期间应避免游泳、戴耳机等行为,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炎症恢复。若疼痛持续超过48小时或伴随发热、眩晕等症状,需及时就诊耳鼻喉科。日常注意避免用力擤鼻涕,感冒时可通过捏鼻鼓气调节中耳压力。儿童反复耳痛需排查腺样体肥大问题,老年人突发耳痛要警惕恶性肿瘤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