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肌无力通常指上睑下垂,可通过观察眼皮位置、眼球运动及疲劳性进行初步判断。主要判断依据有双侧眼裂不对称、晨轻暮重现象、眼球转动受限、抬头视物习惯、伴随全身乏力等表现。建议尽早就医进行新斯的明试验和肌电图检查确诊。
1、双侧眼裂不对称自然平视时测量双眼睑缘至角膜上缘距离,差值超过2毫米需警惕。典型表现为单侧或双侧上睑遮盖瞳孔超过三分之一,可能伴随眉毛上抬代偿动作。先天性患者多呈稳定下垂,获得性者常呈进行性加重。
2、晨轻暮重现象晨起时眼睑位置相对正常,随着眨眼次数增加或持续用眼后,下垂程度逐渐加重。这是重症肌无力的特征性表现,因神经肌肉接头处乙酰胆碱受体被持续消耗所致。可让患者快速眨眼30次观察是否诱发或加重下垂。
3、眼球转动受限部分患者合并眼外肌麻痹,表现为向上、向内注视时出现复视。需检查各方向眼球运动范围,特别注意上转功能。动眼神经麻痹者常伴瞳孔散大,而肌源性病变通常不影响瞳孔对光反射。
4、抬头视物习惯长期代偿性下颌上抬是儿童患者的典型体征,可能引发颈椎异常前凸。成人患者会不自主皱额提眉,形成特征性额纹加深。这类代偿动作在疲劳时尤为明显,可作为动态观察指标。
5、伴随全身乏力约半数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以眼肌症状首发,后期可能出现咀嚼无力、吞咽困难、肢体易疲劳等。需询问是否有说话带鼻音、饮水呛咳、梳头困难等表现,这些症状同样具有活动后加重的特点。
怀疑眼肌无力时应记录症状波动规律,避免强光刺激和过度用眼。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B族,推荐鸡蛋、瘦肉、西蓝花等食物。确诊前不建议自行使用胆碱酯酶抑制剂,需通过血清抗体检测、胸腺CT等检查明确病因。儿童患者要特别关注视力发育,防止形成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