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服用降压药可能引起电解质紊乱、肝肾功能损伤、体位性低血压、药物依赖性和代谢异常等不良反应。降压药需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不可自行停药或更改用药方案。
1、电解质紊乱部分利尿类降压药如氢氯噻嗪可能导致低钾血症,表现为肌无力、心律失常等症状。长期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能出现高钾血症。定期监测血电解质水平有助于早期发现异常。
2、肝肾功能损伤多数降压药需经肝脏代谢、肾脏排泄,长期用药可能增加器官负担。钙通道阻滞剂可能引起转氨酶升高,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需警惕血肌酐上升。用药期间应每3-6个月检查肝肾功能。
3、体位性低血压α受体阻滞剂和部分钙拮抗剂易导致体位变化时血压骤降,表现为头晕目眩甚至晕厥。老年患者用药后需缓慢改变体位,避免跌倒风险。清晨起床时应先坐立片刻再站立。
4、药物依赖性突然停用β受体阻滞剂可能引发反跳性高血压危象,中枢性降压药骤停会导致血压反弹。调整用药方案需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减量,配合生活方式干预维持血压稳定。
5、代谢异常长期使用噻嗪类利尿剂可能干扰糖代谢,增加糖尿病风险。β受体阻滞剂可能影响脂质代谢,导致甘油三酯升高。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应优先选择对代谢影响较小的降压药物。
高血压患者需建立健康档案定期随访,监测内容包括血压昼夜节律、靶器官功能及药物不良反应。日常保持低钠高钾饮食,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适当补充含钾丰富的香蕉、菠菜等食物。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血压波动。保证7-8小时睡眠,通过冥想、音乐疗法等方式缓解精神压力。出现乏力、水肿等异常症状时应及时复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