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肚子恶心想吐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水分、热敷腹部、遵医嘱用药、及时就医等方式治疗。拉肚子恶心想吐通常由饮食不当、胃肠感染、食物中毒、肠易激综合征、慢性胃肠炎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发病初期可暂时禁食4-6小时,减轻胃肠负担。症状缓解后选择低渣流食如米汤、藕粉,逐步过渡到稀粥、软面条等易消化食物。避免高脂、高糖、辛辣及生冷食物。婴幼儿需继续母乳喂养,配方奶喂养者可暂时稀释奶粉浓度。
2、补充水分每10-15分钟少量饮用口服补液盐溶液,预防脱水。成人每日补液量应达到2000-3000毫升,儿童按体重计算补液量。可交替饮用淡茶水、苹果汁等,避免含咖啡因或高糖饮料。观察尿液颜色,若呈深黄色需增加补液。
3、热敷腹部用40℃左右热水袋包裹毛巾敷于脐周,每次15-20分钟,每日3-4次。热敷可缓解肠痉挛引起的腹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婴幼儿热敷时需严格控制温度,避免烫伤。合并高热或疑似阑尾炎时禁止热敷。
4、遵医嘱用药细菌性肠炎可选用诺氟沙星胶囊、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病毒性腹泻可使用消旋卡多曲颗粒、口服补液盐Ⅲ。呕吐严重者可短期应用多潘立酮片,但儿童孕妇慎用。所有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服用止泻药掩盖病情。
5、及时就医出现持续呕吐超过24小时、血便、高热不退、意识模糊等表现需立即就诊。婴幼儿出现哭闹不安、前囟凹陷、尿量减少等脱水体征时,家长应紧急送医。慢性腹泻患者需完善肠镜等检查,排除溃疡性结肠炎等器质性疾病。
症状缓解后2-3天内仍需保持清淡饮食,逐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注意餐具消毒与手卫生,避免交叉感染。长期反复发作需记录饮食日记,排查过敏原。外出就餐选择卫生条件良好的餐厅,海鲜等食物务必彻底加热。老年人及婴幼儿患者恢复期可适当补充锌制剂,促进肠黏膜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