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药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目的包括改善心脏功能、缓解症状、延缓疾病进展、降低住院率和提高生活质量。常用的药物包括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
1、改善心脏功能:利尿剂如呋塞米40mg/片能够减少体内多余的水分和钠盐,减轻心脏负担,改善心脏泵血功能。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依那普利10mg/片通过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减轻心脏后负荷,从而改善心脏功能。
2、缓解症状: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50mg/片能够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缓解心衰患者的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如螺内酯25mg/片通过减少钠水潴留,减轻心脏前负荷,缓解水肿和呼吸困难。
3、延缓疾病进展: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能够通过抑制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过度激活,延缓心肌重构和心功能恶化,从而延缓疾病进展。
4、降低住院率:利尿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能够有效控制心衰患者的症状,减少急性发作和住院次数,降低医疗费用。
5、提高生活质量:通过综合药物治疗,心衰患者的症状得到有效控制,活动耐力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患者能够更好地进行日常活动和社会交往。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日常护理中应注意低盐饮食,限制每日钠摄入量不超过2g;适量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避免剧烈运动;定期监测体重和血压,及时调整药物剂量;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患者能够更好地管理疾病,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