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输尿管镜碎石发生结石移位可能由输尿管结构异常、结石性质特殊、操作技术不当、水流冲击力过大、患者体位不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操作技术、优化水流控制、改变体位等方式处理。
1、输尿管结构异常:输尿管存在狭窄或扭曲时,碎石过程中结石容易因空间受限而发生移位。此时需结合影像学检查明确狭窄部位,必要时采用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改善输尿管通畅性,再进行碎石操作。
2、结石性质特殊:质地较硬或体积较大的结石在碎石过程中更易发生移位。针对这类结石,可采用钬激光或气压弹道碎石等更高效的碎石方式,同时结合超声或X线实时监测结石位置,确保碎石效果。
3、操作技术不当:术者操作手法不熟练或器械选择不当可能导致结石移位。提高操作者技术水平,选择合适的手术器械,如软性输尿管镜或输尿管鞘,可有效减少结石移位风险。
4、水流冲击力过大:碎石过程中水流冲击力过大会将结石推向输尿管近端或肾盂。控制水流速度,采用脉冲式冲洗,或使用输尿管封堵装置,可减少结石移位发生。
5、患者体位不当:患者术中体位不当可能影响结石位置稳定性。根据结石位置调整患者体位,如头低脚高位或侧卧位,同时配合术中影像监测,可提高碎石成功率。
输尿管镜碎石术后,患者需注意多饮水,每日饮水量保持在2000-3000毫升,以促进碎石排出。饮食上避免高草酸、高嘌呤食物,如菠菜、动物内脏等,减少结石复发风险。术后1-2周内避免剧烈运动,可进行适量散步等轻度活动,促进恢复。定期复查尿常规和B超,监测结石排出情况及肾功能状态。若出现发热、腰痛加重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