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骨折后可通过高蛋白饮食、钙质补充、维生素D摄入、胶原蛋白食物及抗氧化食物促进恢复。营养支持需结合骨折类型和个体差异调整。
1、高蛋白饮食:
蛋白质是骨骼修复的基础材料,每日需保证每公斤体重1.2-1.5克摄入量。优选鱼肉、鸡胸肉等优质动物蛋白,豆腐、藜麦等植物蛋白可辅助补充。蛋白质不足会延缓骨痂形成,但肾功能不全者需控制总量。
2、钙质补充:
每日钙摄入量应达1000-1200毫克,牛奶、奶酪等乳制品吸收率较高,芝麻酱、虾皮等含钙量丰富但需注意消化吸收。合并骨质疏松时需配合抗骨质疏松治疗,钙剂补充需避免与铁剂同服影响吸收。
3、维生素D摄入:
维生素D能促进钙质吸收,每日建议补充800-1000IU。蛋黄、深海鱼等食物富含维生素D,适当日照可促进皮肤合成。老年人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严重缺乏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维生素D制剂。
4、胶原蛋白食物:
猪蹄、牛筋等富含胶原蛋白的食物可提供成骨细胞合成基质所需的甘氨酸、脯氨酸等氨基酸。骨汤虽含部分胶原成分,但需注意嘌呤含量,高尿酸患者应限量食用。
5、抗氧化食物:
蓝莓、西兰花等富含花青素、维生素C的食物能减轻骨折部位氧化应激反应。坚果中的维生素E和硒元素有助于减少炎症反应,但需控制每日摄入量在20克以内避免热量超标。
骨折恢复期需保持均衡饮食,避免高盐高糖食物影响钙质代谢。建议分5-6次少量进食减轻消化负担,卧床期间多食用芹菜、燕麦等膳食纤维预防便秘。根据活动能力逐步增加抗阻力训练,从被动关节活动过渡到助力训练,配合脉冲电磁场等物理疗法可进一步促进骨愈合。定期复查X线评估愈合进度,出现红肿热痛等感染征兆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