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炎手术后炎症可通过抗生素治疗、伤口护理、引流处理、营养支持和物理治疗等方式缓解。术后炎症通常与细菌感染、术中污染、免疫力低下、术后护理不当或基础疾病等因素有关。
1、抗生素治疗:
术后炎症多由细菌感染引起,医生会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头孢曲松、甲硝唑、左氧氟沙星等广谱抗生素,需足疗程使用以彻底控制感染。用药期间需监测体温和血常规变化。
2、伤口护理:
切口感染是常见并发症,需每日消毒换药。出现红肿热痛或渗液时,需拆除部分缝线引流,必要时进行伤口分泌物培养。保持敷料干燥清洁,避免沾水或摩擦刺激。
3、引流处理:
腹腔内积液可能引发感染,留置引流管期间需观察引流液性状和量。如引流液浑浊或增多,提示存在感染可能,需进行引流液细菌培养并加强冲洗引流。
4、营养支持:
术后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有助于提升免疫力。急性期可选择肠内营养制剂,逐步过渡到低渣半流质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适当补充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
5、物理治疗:
炎症稳定后可进行局部超短波治疗促进吸收,术后早期床上踝泵运动预防静脉血栓。恢复期逐步增加活动量,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切口裂开。
术后应密切监测体温和腹部体征变化,出现持续发热、腹痛加剧或切口异常渗出需及时就医。恢复期保持清淡易消化饮食,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蛋奶等促进组织修复。每日进行适度步行活动,避免久卧导致肠粘连。术后1个月内避免提重物和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血常规和超声评估恢复情况。注意个人卫生,伤口愈合前禁止盆浴或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