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慧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内科
骨折后即使不进行手术,也可能发生肺栓塞,主要原因是长期卧床导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血栓脱落随血流进入肺部引发栓塞。预防和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活动、药物抗凝和物理干预。骨折患者应尽早进行下肢活动,避免长时间卧床,同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华法林或利伐沙班,预防血栓形成。物理干预如穿戴弹力袜、使用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也能有效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栓风险。
1、长期卧床是骨折后肺栓塞的主要诱因。骨折患者因疼痛或固定需要,常需长时间卧床,导致下肢静脉血流缓慢,血液淤滞,容易形成血栓。血栓一旦脱落,随血液循环进入肺部,可能阻塞肺动脉,引发肺栓塞。
2、药物抗凝是预防肺栓塞的重要手段。低分子肝素通过抑制凝血因子活性,减少血栓形成;华法林通过干扰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合成,发挥抗凝作用;利伐沙班则直接抑制凝血因子Xa,阻断凝血级联反应。
3、物理干预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穿戴弹力袜通过外部压力促进下肢静脉回流,减少血液淤滞;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通过周期性充气加压,模拟肌肉收缩,增强静脉血流动力,降低血栓风险。
4、早期活动是预防肺栓塞的关键。骨折患者在医生指导下尽早进行下肢活动,如踝泵运动、膝关节屈伸等,可有效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栓形成风险。
骨折后即使不进行手术,也可能因长期卧床导致肺栓塞,预防和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活动、药物抗凝和物理干预。患者应积极配合采取综合措施,降低肺栓塞风险,确保康复过程安全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