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遗尿症可分为原发性遗尿症和继发性遗尿症两类。原发性遗尿症指从未建立过夜间排尿控制能力,继发性遗尿症指已具备控尿能力后再次出现尿床现象。遗尿症可能与遗传因素、膀胱功能发育延迟、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心理因素或泌尿系统疾病有关。
1、原发性遗尿症原发性遗尿症占儿童遗尿病例的绝大多数,表现为5岁以上儿童从未持续达到夜间控尿状态。这类患儿通常无器质性病变,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对膀胱充盈信号的感知延迟、夜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导致尿量过多有关。部分患儿存在家族遗传倾向,父母一方有遗尿史者子女发病概率较高。多数患儿膀胱容量较小或存在功能性膀胱容量减少。
2、继发性遗尿症继发性遗尿症指已保持干燥至少6个月后再次出现尿床,需警惕潜在病理因素。常见诱因包括尿路感染、糖尿病、隐性脊柱裂等器质性疾病,或遭遇家庭变故、学业压力等心理应激。部分儿童因睡眠过深导致觉醒障碍,或存在便秘压迫膀胱等继发因素。这类患儿需通过尿常规、泌尿系统超声等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
3、昼夜遗尿差异根据症状发生时间可分为夜间遗尿、日间遗尿和混合型遗尿。单纯夜间遗尿最常见,多与睡眠觉醒障碍相关;日间遗尿可能提示膀胱过度活动症或排尿功能障碍;混合型遗尿常伴随更复杂的泌尿系统或神经系统问题。日间遗尿患儿更需评估排尿习惯、尿流率及残余尿量。
4、单症状与非单症状单症状遗尿指仅表现为夜间尿床,不合并其他下尿路症状;非单症状遗尿常伴随尿频、尿急、尿失禁等表现。后者需重点排查神经源性膀胱、尿道梗阻等病变。部分患儿存在排尿延迟、尿流中断等异常排尿习惯,这些行为可能加重膀胱功能障碍。
5、严重程度分级按尿床频率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每周尿床1-2次为轻度,3-6次为中度,每晚尿床为重度。重度遗尿更可能伴随心理行为问题,且对治疗效果反应较慢。长期遗尿可能影响儿童自尊心发展,导致社交回避或情绪障碍。
对于遗尿症儿童,家长应建立规律排尿习惯,睡前2小时限制液体摄入,避免责备惩罚。可配合遗尿报警器进行行为训练,严重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醋酸去氨加压素等药物。建议记录排尿日记帮助医生判断类型,同时注意排查便秘等共存问题。多数原发性遗尿症会随年龄增长自愈,但持续存在的遗尿需及时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