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梗阻支架置入后可通过饮食调整、活动管理、症状监测、支架维护、并发症预防等方式护理。支架置入通常由肿瘤压迫、肠粘连、炎症狭窄、术后瘢痕、先天畸形等原因引起。
1、饮食调整:
术后24小时内需禁食,之后从流质饮食逐步过渡到低渣半流质。选择米汤、藕粉、过滤菜汤等无渣流食,避免牛奶、豆浆等产气食物。2周后可尝试软烂面条、蒸蛋等低纤维饮食,忌食辛辣刺激及粗纤维蔬菜。每日少量多餐,进食后保持坐位30分钟以上。
2、活动管理:
术后6小时可床上翻身,24小时后在医护人员指导下逐步下床活动。避免突然弯腰、久坐或提重物等增加腹压的动作。每日进行缓步行走训练,每次10-15分钟,促进肠蠕动恢复。睡眠时建议采用左侧卧位减轻直肠压力。
3、症状监测:
每日记录排便次数、性状及腹痛腹胀程度。正常应为每日1-2次成形软便,出现水样便超过3次或3天未排便需就医。观察是否出现发热、肛门坠胀、便血等异常,支架移位可能表现为突发剧烈腹痛伴停止排便排气。
4、支架维护:
保持肛门清洁,每次便后用温水冲洗并轻柔擦干。避免使用栓剂或灌肠等直肠操作。按医嘱定期进行直肠指检或肠镜复查支架位置。支架通常需3-6个月更换,恶性肿瘤患者可能需要永久性支架。
5、并发症预防:
支架堵塞多由食物残渣或肿瘤生长导致,表现为排便困难加重。支架移位可能引发肠穿孔,需警惕持续腹痛和腹膜刺激征。长期置入可能引起支架周围肉芽增生,导致再狭窄。出现持续发热、便血或剧烈腹痛应立即就医。
术后2周内避免剧烈运动和长途旅行,保持每日2000毫升饮水量。可适量食用蒸苹果、山药粥等健脾食物,忌食竹笋、芹菜等高纤维蔬菜。建立规律排便习惯,晨起空腹饮用温水刺激胃肠反射。每3个月需复查腹部CT评估支架状况,恶性肿瘤患者需同步进行抗肿瘤治疗。注意保持情绪稳定,过度焦虑可能通过神经反射影响肠道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