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的症状主要包括腹痛、呕吐、腹胀和停止排便排气,治疗方法有胃肠减压、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1、腹痛:
肠梗阻早期表现为阵发性绞痛,疼痛部位多位于脐周或下腹部。随着病情进展,疼痛可能转为持续性并加重,严重时可出现腹膜刺激征。腹痛与肠道内容物通过受阻、肠管扩张及肠壁缺血有关。
2、呕吐:
呕吐是肠梗阻的典型症状,早期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后期可吐出胆汁样液体甚至粪样物。呕吐频率和性质与梗阻部位相关,高位梗阻呕吐出现早且频繁,低位梗阻呕吐出现较晚。
3、腹胀:
腹胀程度与梗阻部位和病程长短相关,低位梗阻腹胀更明显。腹部可见肠型和蠕动波,听诊肠鸣音亢进或消失。腹胀主要由肠内容物淤积、肠管扩张及腹腔内积液引起。
4、停止排便排气:
完全性肠梗阻患者会出现肛门停止排便排气,这是诊断肠梗阻的重要依据。但部分性肠梗阻或高位梗阻早期仍可能有少量排便排气,容易造成误诊。
5、全身症状:
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可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发热等全身症状。严重者可出现休克表现,与肠管缺血坏死、毒素吸收及感染有关。
肠梗阻患者应禁食禁水,避免加重肠道负担。恢复期应从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选择易消化、低纤维食物。适当活动有助于促进肠道功能恢复,但需避免剧烈运动。保持良好排便习惯,预防便秘。出现腹痛、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时机。术后患者需定期复查,监测肠道功能恢复情况。
肠梗阻会引起腹胀、腹部膨隆及腰围增粗。肠梗阻导致肠道内容物无法正常通过,引发气体和液体滞留,主要表现为腹胀、腹痛、呕吐及停止排便排气。
1、肠道积气:
肠梗阻时肠道蠕动受阻,气体无法排出,在肠道内积聚导致腹胀。气体滞留使腹部膨隆,严重时可能压迫周围组织,造成腰围暂时性增粗。可通过腹部按摩、适当活动促进气体排出。
2、液体潴留:
梗阻部位近端肠管分泌大量消化液,同时吸收功能下降,导致液体在肠腔内积聚。液体潴留加重腹部膨隆,可能伴随腹部叩诊浊音。需禁食并配合胃肠减压治疗。
3、肠管扩张:
梗阻近端肠管因内容物堆积而扩张,肠壁变薄。持续性扩张可能导致腹部明显膨隆,严重时可观察到肠型。这种情况需要及时就医解除梗阻。
4、腹压升高:
肠道内容物积聚使腹腔内压力增高,可能影响呼吸运动和静脉回流。腹压持续升高会导致腹部外观膨隆,腰围测量值增加。需警惕绞窄性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
5、继发腹水:
长期严重肠梗阻可能引起肠壁通透性改变,导致炎性渗出形成腹水。腹水积聚会使腹部膨隆更加明显,腰围显著增粗。这种情况提示病情危重,需紧急医疗干预。
肠梗阻患者应严格禁食,避免加重肠道负担。可采取半卧位减轻腹胀感,适当活动促进肠蠕动恢复。恢复期饮食需从流质开始逐步过渡,选择低纤维、易消化食物如米汤、藕粉等。注意观察腹部症状变化,如腹胀持续加重或出现剧烈腹痛需立即就医。日常保持规律排便习惯,避免暴饮暴食,适量运动有助于维持肠道正常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