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岗市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喝酒喝到胃出血是严重的情况,可能导致休克甚至危及生命,需要立即就医。酒精会刺激胃黏膜,长时间饮酒可引发胃黏膜受损,形成溃疡并导致出血。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内镜止血,以及控制饮酒并改善生活方式。
1、酒精导致胃出血的原因
长期饮酒会刺激胃黏膜,破坏胃壁屏障,使胃黏膜变薄,血管暴露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袭下容易破裂出血。特别是在空腹喝酒或酗酒后,经常伴随恶心、呕吐,增加胃壁压力,进一步加重黏膜损伤。如果本身患有胃溃疡、胃炎甚至胃癌等疾病的患者,饮酒会加剧病情,短时间内出现出血现象。酒精不仅直接影响胃部,还通过增加胃酸分泌和炎症反应诱发出血风险。
2、胃出血的治疗和应对措施
1药物治疗:轻度胃出血可以通过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减少胃酸分泌,配合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修复损伤部位。抗生素治疗可应用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溃疡出血。
2内镜治疗:严重胃出血时,通过胃镜进行止血治疗,包括注射止血剂、热凝止血、金属夹夹闭血管等技术。这些方法能迅速止血并评估损伤程度。
3外科手术:若内镜无法控制出血或合并复杂溃疡,可能需要外科手术切除部分溃疡部位以止血,同时修复受损的胃壁组织。
3、如何改善饮酒习惯及预防
避免空腹饮酒,与适量食物搭配可以减少胃酸过度分泌引起的胃黏膜刺激。同时控制饮酒量,建议男性每日饮酒量不超过25克酒精,女性不超过15克。平时饮食以清淡为主,多摄入保护胃部的食物,例如小米粥、牛奶等。若有胃炎、胃溃疡等基础疾病,务必听从远离酒精以防疾病复发。定期体检能够及早发现胃部病变并获得及时干预。
胃出血是不可忽视的严重并发症,一旦出现呕血、黑便或头晕乏力等症状应第一时间就医。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改善饮酒习惯、规律饮食以及按时检查胃部健康,可以降低胃出血的风险,让生活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