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范围通常较普通成人宽松,空腹血糖建议控制在7.0-9.0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不超过11.1毫摩尔/升。具体目标需结合患者认知功能、合并症、低血糖风险等因素调整。
1、基础目标值:
高龄患者因器官功能衰退,严格控糖易引发低血糖。国际指南推荐空腹血糖可放宽至7.0-9.0毫摩尔/升,糖化血红蛋白目标值为7.0%-8.5%。对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者,餐后血糖峰值不宜超过13.9毫摩尔/升。
2、认知功能影响:
存在轻度认知障碍时,血糖控制需更个体化。记忆减退患者可能遗忘服药或进食,低血糖风险增加3-5倍。此类人群糖化血红蛋白可维持在8.0%-8.5%,同时需加强监护人血糖监测。
3、合并症管理:
合并慢性肾病3-4期时,胰岛素代谢减慢,血糖波动幅度增大。建议采用动态血糖监测,避免夜间无症状性低血糖。终末期肾病患者需停用二甲双胍,优选基础胰岛素联合格列奈类降糖药。
4、用药安全性:
磺脲类降糖药在高龄患者中低血糖发生率达32%,建议换用DPP-4抑制剂或SGLT-2抑制剂。使用胰岛素者需简化方案,每日1-2次注射比多次注射更安全。
5、监测频率调整:
居家监测以空腹和睡前血糖为主,每周至少3天完整7次血糖谱。认知障碍者可采用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设定4.4-10.0毫摩尔/升的安全警报阈值。
高龄糖尿病患者需保证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不低于130克,分5-6餐少量进食。建议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杂粮饭,搭配优质蛋白延缓糖分吸收。每周进行150分钟低强度有氧运动,如太极拳、散步等,运动前后监测血糖。注意足部护理预防溃疡,定期进行眼底和肾功能检查。出现反复低血糖或持续高血糖时应及时就医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