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引起的支气管炎可通过多饮水、保持空气湿润、服用止咳化痰药物、雾化吸入治疗、适当休息等方式缓解。支气管炎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冷空气刺激、免疫力下降、过敏反应等原因引起。
1、多饮水:
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稀释呼吸道分泌物,促进痰液排出。建议每日饮用温水1500-2000毫升,可少量多次饮用。温热的蜂蜜水或柠檬水对缓解咽喉不适有一定帮助,但糖尿病患者需谨慎选择。
2、保持空气湿润:
干燥空气会加重呼吸道刺激症状。使用加湿器将室内湿度维持在50%-60%为宜,也可在浴室吸入热蒸汽缓解症状。注意定期清洁加湿器,避免滋生细菌或霉菌。
3、止咳化痰药物:
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等祛痰药物可降低痰液黏稠度。右美沙芬等镇咳药物适用于干咳严重者,但痰多时不宜使用。用药需遵医嘱,避免自行联合多种止咳药物。
4、雾化吸入治疗:
生理盐水雾化能湿化气道,缓解黏膜水肿。严重咳嗽伴喘息时,医生可能建议使用布地奈德等吸入性糖皮质激素。雾化后需漱口,避免药物残留引起口腔感染。
5、适当休息:
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免疫系统恢复。急性期应避免剧烈运动或过度用嗓,恢复期可进行散步等轻度活动。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加重病情。
支气管炎恢复期间需注意饮食调理,选择易消化的粥类、蒸蛋等食物,避免辛辣刺激及过甜过咸饮食。可适量食用白萝卜、梨子等润肺食材。保持室内通风但避免直接吹风,外出时佩戴口罩防护。症状持续超过一周或出现高热、呼吸困难等情况应及时就医。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更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进行胸部影像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