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功能锻炼时间一般在伤后1-4周开始,具体时间取决于骨折部位、严重程度、固定方式、年龄及愈合情况等因素。
1、骨折部位:
不同部位骨折愈合速度差异较大。上肢骨折如桡骨远端骨折,稳定型可在1-2周开始轻柔活动;下肢承重骨如股骨骨折需延迟至3-4周。脊柱压缩性骨折需严格卧床4-6周后才能逐步训练。
2、严重程度:
无移位裂纹骨折2周后可进行等长收缩训练;粉碎性骨折或伴有血管神经损伤者需延长至4周以上。开放性骨折需待创面完全愈合后再评估锻炼时机。
3、固定方式:
石膏固定者需维持制动2-3周;内固定手术后1周可开始关节被动活动。外固定支架患者需根据复查结果调整锻炼计划,通常不早于术后2周。
4、年龄因素:
儿童骨折愈合快,单纯肱骨髁上骨折1周即可开始功能锻炼;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需延长至3-4周,并配合抗骨质疏松治疗。
5、愈合进程:
需通过X线确认骨痂形成情况。临床表现为局部无压痛、无异常活动时,可逐步进行等张训练。延迟愈合者需配合脉冲电磁场等物理治疗促进骨修复。
功能锻炼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从等长收缩、被动活动逐步过渡到抗阻训练。早期可进行患肢远端关节活动及健侧肢体代偿训练,中期增加关节活动度练习,后期强化肌力与协调性。饮食需保证每日1500毫克钙质和800单位维生素D摄入,推荐牛奶、豆制品及深海鱼类。避免吸烟饮酒,控制咖啡因摄入。康复期间建议使用助行器减轻负重,定期复查调整训练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