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燥分为外燥与内燥两类,外燥由外界气候干燥引起,内燥与体内津液不足或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1、外燥:秋季空气湿度降低导致皮肤、呼吸道黏膜干燥,表现为口干咽痒、皮肤脱屑,可通过增加环境湿度、多饮水缓解。
2、内燥肺阴亏虚:长期吸烟或慢性咳嗽耗伤肺阴,出现干咳无痰、声音嘶哑,需滋阴润肺,可遵医嘱使用养阴清肺口服液、百合固金丸、麦味地黄丸。
3、内燥胃火炽盛:辛辣饮食或熬夜引发胃火,表现为口臭便秘、牙龈肿痛,需清热生津,可选用清胃黄连丸、牛黄清胃丸、玄麦甘桔颗粒。
4、内燥肝肾阴虚:久病或年老体弱致阴液亏损,常见头晕耳鸣、五心烦热,治疗需滋补肝肾,可用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左归丸。
日常可食用银耳、梨、莲藕、百合等润燥食物,避免辛辣煎炸,阴虚体质者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膏方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