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胰腺炎通过规范治疗可以控制症状并延缓病情进展,但已受损的胰腺组织通常无法完全恢复。治疗方式主要有戒酒戒烟、胰酶替代治疗、疼痛管理、血糖控制和手术治疗。患者需长期随访并调整生活方式。
1、戒酒戒烟酒精和烟草是慢性胰腺炎明确的高危因素。酒精会直接损伤胰腺腺泡细胞,导致胰酶异常激活引发炎症。烟草中的尼古丁可减少胰腺血流并促进纤维化。患者须严格戒断酒精摄入,吸烟者需通过尼古丁替代疗法或行为干预彻底戒烟。临床观察显示,戒酒后约60%患者疼痛症状可显著缓解。
2、胰酶替代治疗胰酶肠溶胶囊是改善消化吸收不良的核心药物,如胰酶肠溶胶囊(得每通)、米曲菌胰酶片等。当胰腺外分泌功能丧失超过90%时,需在每餐中服用足量胰酶制剂。典型剂量为4-8万单位脂肪酶/餐,需配合质子泵抑制剂提高胰酶活性。治疗期间需监测体重、粪便性状及营养指标。
3、疼痛管理顽固性腹痛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曲马多等一线镇痛药,重度疼痛需使用阿片类药物如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神经病理性疼痛可联合普瑞巴林胶囊。内镜治疗如胰管支架置入能缓解胰管高压型疼痛。难治性病例可考虑CT引导下腹腔神经丛阻滞术。
4、血糖控制约30%-50%患者会继发胰腺性糖尿病。建议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如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配合血糖监测。需警惕脆性糖尿病特点,防范低血糖发生。同时控制血脂异常,首选非诺贝特胶囊等他汀类药物。
5、手术治疗对于胰管狭窄、假性囊肿或可疑癌变者,可考虑胰管空肠吻合术、胰腺部分切除术等。术后需终身补充胰酶和维生素D。近年开展的全胰切除联合自体胰岛移植术,可显著改善顽固性疼痛且避免术后糖尿病。
慢性胰腺炎患者需坚持低脂高蛋白饮食,每日脂肪摄入控制在20-40克。建议分6-8次少量进食,避免暴饮暴食。常规补充脂溶性维生素ADEK及复合维生素B族。每3-6个月复查腹部CT或MRCP,监测胰腺钙化、胰管变化及肿瘤标志物。出现持续消瘦、黄疸或剧烈腹痛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