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果具有敛肺定喘、化痰止咳的功效,但因富含有毒物质如氢氰酸、银杏毒素等,过量食用可能导致中毒,需谨慎食用,尤其是儿童及老人更要注意控制食用量。正确掌握白果的食用方法和剂量,能更好发挥其药用价值,避免毒性危害。
1、白果的药用功效与营养价值
白果银杏果是银杏树的种子,味甘微苦,药用价值丰富。中医认为,白果入肺、肾经,能敛肺平喘、祛痰止咳,常用于治疗慢性气管炎、咳嗽痰多、哮喘等症状。现代营养学研究发现,白果含有蛋白质、维生素B族、维生素C、脂肪、矿物质和一些生物活性成分,如黄酮类化合物,对延缓衰老、增强记忆力也有一定作用。
2、白果中毒的原因
白果虽功效显著,但其富含多种毒性物质。银杏果中含有银杏酸、银杏酚等成分,这些物质对人体神经系统有害,过量摄入会引发呕吐、腹泻、头晕、甚至抽搐等中毒症状,严重者可能致命。由于儿童的新陈代谢能力较弱,非常容易发生中毒,建议儿童不宜多食。未成熟的白果毒性较高,加热也未必能完全分解毒素,因此生食尤其危险。
3、白果的安全食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要想安全食用白果,需掌握以下几点:
适量:成人每日摄入白果不宜超过10粒,儿童切忌超过5粒。
熟食:白果必须经过充分加热例如煮熟或炒熟,以降低其中毒性物质的活性,切勿生吃。
加工:取白果时需剥去外壳及外皮,并将内果膜去除干净,以减少其中有害成分的摄入量。
4、白果不宜人群
白果性微毒,部分特殊人群需避免或谨慎食用。患有糖尿病、溃疡病、高血压或肝脏代谢疾病的人群不推荐吃白果,因为其成分可能会加重病情。孕妇及哺乳期女性需在医生指导下食用,以免对胎儿或婴儿产生不良影响。
无论是食疗还是药用,白果都应在科学方法指导下食用,避免因不当使用造成危害。特别是中毒高危人群如儿童、体弱者等,应在成年人监护下合理摄入。正确应用,才能发挥白果真正的药用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