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完孩子恶露断断续续可能由子宫复旧不良、胎盘胎膜残留、产褥感染、凝血功能异常、过度劳累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促进子宫收缩、清宫手术、抗感染治疗、凝血功能调节、充分休息等方式改善。
1、子宫复旧不良:
产后子宫收缩乏力会导致恶露排出不畅,表现为出血量时多时少。哺乳时分泌的催产素能促进宫缩,适当按摩子宫底也有助于恶露排出。若持续超过6周未净需就医排除病理因素。
2、胎盘胎膜残留:
分娩时胎盘剥离不全或胎膜残留会影响子宫修复,常伴随血性恶露持续时间延长、突然大量出血。超声检查可明确诊断,确诊后需行清宫术清除残留组织,术后配合益母草等中药调理。
3、产褥感染:
生殖道细菌感染会导致恶露异味、颜色污秽并伴有下腹痛及发热。常见病原体包括链球菌和大肠杆菌,需进行分泌物培养后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同时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
4、凝血功能异常:
妊娠期凝血功能增强的状态在产后逐渐恢复,若存在血小板减少或凝血因子缺乏,可能出现恶露淋漓不尽。需检测凝血四项,必要时补充维生素K或输注凝血因子。
5、过度劳累:
过早从事体力劳动或长时间站立会加重盆腔充血,影响子宫修复。建议产后保证8小时以上睡眠,避免提重物,采用侧卧位休息减少会阴压力,恶露期间暂停盆浴和性生活。
产后应注意观察恶露颜色变化,血性恶露约持续3-4天转为浆液性,2周后变为白色。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2次,及时更换卫生巾。饮食宜多摄入动物肝脏、菠菜等含铁食物,红糖姜水可促进宫缩但不宜超过10天。适当进行凯格尔运动帮助盆底肌恢复,如恶露突然增多、发热或持续8周未净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