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易出现酮症主要与胰岛素不足、高血糖状态、脂肪分解加速、感染或应激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胰岛素治疗、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方式干预。
1、胰岛素不足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时,葡萄糖无法被细胞利用,机体转而分解脂肪供能,产生大量酮体。需遵医嘱使用胰岛素类似物如门冬胰岛素、甘精胰岛素或常规胰岛素控制血糖。
2、高血糖状态持续高血糖导致渗透性利尿,体内水分和电解质丢失,加重代谢紊乱。可选用二甲双胍、西格列汀或格列美脲等降糖药物,配合血糖监测调整治疗方案。
3、脂肪分解加速能量缺乏状态下脂肪大量分解,游离脂肪酸在肝脏氧化生成酮体。需保证每日热量摄入,急性期静脉补充葡萄糖溶液,稳定后调整饮食结构。
4、感染或应激感染、创伤等应激状态促使升糖激素分泌,拮抗胰岛素作用。可能与泌尿系统感染、肺炎等疾病有关,表现为发热、乏力等症状。需积极抗感染治疗,必要时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和尿酮体,出现恶心呕吐、呼吸深快等酮症症状时立即就医,日常注意预防感染并避免擅自停用降糖药物。